你的当前位置:>>新闻资讯>>【毛泽东主席诗词赏析】风吹浪打起宏图——重学《水调歌头·...

【毛泽东主席诗词赏析】风吹浪打起宏图——重学《水调歌头·游泳》

时间 : Thu Nov 23 11:12:00 GMT+08:00 2023来源:湘潭市图书馆

水调歌头·游 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首词写于1956年6月,最早发表于1957年1月号《诗刊》。



风吹浪打起宏图

——重学《水调歌头·游泳》

朱子奇


毛主席的诗词,雄伟瑰丽,思想性高,想象丰富,艺术感染力强。每一首都吸引人,使人愈读兴致愈浓,愈觉有新意,也愈感到受益多而深。


毛主席的诗词,鼓舞人们立志征服大自然,改造旧世界,创造美好的新世界。他还特别在诗词中,激励人们到大风大浪中去经受考验,在与风浪搏斗中去夺取胜利。


f2cd320440901b83e3984e35ebf4e73e_ea0e4372-38ce-4f28-bd38-00e4b75f219b.jpg


毛主席从小就爱游泳,爱到波涛中击水、锻炼,去寻找诗的灵感与美的享受。他有许多首诗词是抒写这方面感受的。其中有两首可说是典型的了。第一首是《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 年大革命前夕,鼓励有志青年去“中流击水”,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昭示着未来主宰世界的力量,绝非反动派,而是人民。第二首,就是这篇《水调歌头·游泳》。这是1956年创作的,是革命胜利后写建设的:要把“长江天堑”变通途,更要调动长江水为社会主义大业服务。

不管是胜利前写革命,还是革命胜利后写建设,都是通过写游泳,抒发一个革命者的情怀,即应在时代的狂风恶浪中,熟悉风浪特性,培养勇敢精神,坚定战斗信仰那就无论什么困难,不管何等敌人,都是不可怕的,都是能够战胜的。



也许因为我也喜欢水,喜欢游泳,又是湖南人的缘故,毛主席这两首写游泳的词,我感到特别亲切。《水调歌头》这首,最早是从郭老(沫若)那里得知的。大约是1956年夏天,我们几个人在北戴河游泳,在沙滩上围着郭老,面对波涛起伏的大海聊天。我们问郭老最喜欢毛主席哪首诗词?他回答说:每一首都了不起,都喜欢。又说:当然要看哪一方面了。如《沁园春·雪》,论思想的崇高,气魄的雄伟,语言的光彩,是前无古人的。他还提到两首当时尚未正式发表的词,《游泳》就是其中的一首。他几乎一句句背诵出来,给我们讲述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首词写的是借游泳练身体,更练意志,充分表现了革命领袖的一颗爱民之心。在风浪中起宏图,产生调动长江水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坚强决心。这种写法,在以往相类似题材的诗词中是罕见的。


之后,我在开罗亚非团结委员会工作期间,诗友田间从国内带来一本首次发表毛主席十八首诗词的《诗刊》创刊号,还有主编臧克家同志的鉴赏文章。我们几个在国外工作的同志(诗人韩北屏、作家杨朔和陈家康大使),都争先阅读和热烈议论这些久盼的诗文。


我们当时正在筹备第二次亚非作家会议,要贯彻“万隆精神排”除外来势力的干扰和破坏,坚决支持正在高涨的亚非地区反帝反殖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些诗词的雄壮气势和乐观精神,《游泳》词中显示的在风险里见豪情的内涵,都给我们以力量和新的启示。我们还相机向亚非国家的诗人、作家介绍,用毛主席的反帝革命思想和文艺主张去鼓励他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毛主席采用《水调歌头》来创作这首词是和谐的。“水调”这个词牌本为古曲的一种,“歌头”,是它的开头部分。在音乐上,也称曲子的主题句。作者一开始就化用了两句引自民谣和典故中的话,来点出自己的行踪:“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从长沙来到了武昌。湖南是作者的故乡,长沙是他上过学和从事过革命活动的地方,这样开始,显得亲切自然。毛主席多次游过长江,仅1956年6月初就接连三次游过。这首词写的是第一次游的情景,即6月1日从武昌游到汉口。第二次是6月3日,从汉阳回游武昌,穿过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桥洞。再一次是6月4日,也是从汉阳游回武昌的。四天里,一连三次横渡长江。当年的毛主席已是六十三岁的人了,可见他的坚强体魄和意志是多么惊人!


中国革命领袖横渡长江的事,当时是轰动国内外的大新闻。但只有读了这首诗,才能真切地领会到这个壮举是如何感动人和鼓舞人的。“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读者可想象,这位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征服者的雄姿和气势。他一面游进,一面仰望:这楚地的天空是多么辽阔,多么舒展!楚天,是指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今湖北省武汉一带)的一片天空。宋代词家柳永在《雨霖铃》中有句云:“暮霭沉沉楚天阔。”


da6beea8402562d9a99a431ee3a2d689.jpg


接下去,描写作者不管风如何狂、浪怎样凶,从从容容地向彼岸游去,真可说这比在有限的庭院中“信步”更胜一筹,更感到舒心与“宽余”了!我曾有幸目睹毛主席游泳,他的姿势,一般是手不出水的侧游,有时转为近乎仰游,头部总是露在水面上。这就能放眼远望,能尽情思索、联想。也许读者还会自然地想起毛主席“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名句。在战胜风险中得来的喜悦,是一种可贵的收获和高尚的享受。



上半阕的结尾,作者妙用了孔夫子的两句话,来加深词的意境,使其意味更加隽永。这个两千多年的典故被引新了,用活了,还得到恰当的发挥。这个典故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看,诗人举目仰望楚天寥廓,俯视大江滚滚入海流,就会联想起苏轼《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更会不由得发出感叹:这逝去的江水日日夜夜流个不停,流了多少年代!啊,过去的一去不复返了。重要的是今天,是我们,是创建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新生活的一代人。我们要珍惜时光,要抓住机会,利用这大江之水来为人民造福啊!


词的下半阕,自然展开了在风浪中“起宏图”的描绘。江上是风吹船桅齐飞动,两岸是龟蛇二山静相望。作者的脑子里,闪现出一个宏伟设想:不仅要修好这座飞架南北的大桥——把自古称为“天堑”的长江,变为新中国一条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而且毛主席还考虑,更要在上游筑起一道高大拦河坝,把奔腾了千万年的长江水拦腰截断,而在鄂西川东的三峡耸起一座蓄水发电的巨型水坝“西江石壁”。奔流而下的长江水和巫山雨水,都将一起汇人“高峡”上出现的“平湖”了。是啊,那位亭亭玉立在巫山之上的神女,可别把她伤害了!她应受到精心保护,应该是健在“无恙”的!她看到这动人景象、这人间奇迹时,会禁不住激动地惊呼:这世界真是大变了!祖国确实大步前进了!


72db2ea36cd3eb15af81d1841546616b.jpg


高峡,是指在中外驰名的长江大峡谷中,由巫山形成的峡谷巫峡和上游的瞿塘峡、下游的西陵峡,合称为三峡。巫山云雨,相传楚国宋玉《高唐赋·序》说,楚襄王在游云梦泽的高唐时,曾梦见与巫山神女相遇,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毛主席在词里,只是借用这个故事中的说法。但我们如今看到了,古代神话,不是变为现代神话了吗?


还应该说,毛主席的诗词,不仅中国读者、诗人喜爱、钦佩,而且外国读者、诗人也喜爱、钦佩。我认识的一代大诗人吉洪诺夫、苏尔科夫、聂鲁达、希克梅特、纪廉、内兹瓦尔和维尔什宁等,都在他们的诗文中热情歌颂毛泽东,还积极翻译评介毛泽东诗词,并引用他的诗句作为自己诗文的题记或序言。苏联诗人吉洪诺夫曾说,他到了中国,见到了东方巨人,又读了巨人的辉煌诗篇,燃起了他新的诗火。他送我的诗集《五星照耀着绿色的大地》中,有一首(中国人》的诗头题记,就写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他在诗中写道:


韶山英雄领头改变中国面貌,

开拓着人的生路,江河的流道。


1953年春,我们在布拉格世界和平理事会听过从中国访问回来的古巴诗人纪廉的报告,其中有两句话我特别难忘。他说:毛泽东论文艺的书(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最完整的革命文艺观。毛泽东写革命军远征的诗(指七律《长征》)是时代的史诗。他建议世界上每个作家、诗人,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和他的诗,是可以从中得到教益的。之后,他听到毛主席多次游过水面宽阔、风急浪高的扬子江这一壮举后,激动地说,这恐怕是古今伟人和诗人中都无与伦比的,我要为此祝贺和欢呼!


我们的老朋友、美国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曾告诉我们,毛主席于1959年2月,在与她和美国著名黑人学者杜波依斯夫妇会见时说:他每年都要横渡长江,或游过其他江河——如广州附近的珠江。他还打算游过黑龙江。斯特朗当时对毛主席说:那你就要游到俄国去了!主席笑着回答:“哎,你完全正确!”毛主席还高兴地挥手说:如果你们三位允许,我愿去横渡你们的密西西比河。大概另外三位先生——杜勒斯、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不会欢迎我去吧!不过,我是个乐观派。


我最近在美国出的一本写斯特朗生平的《纯正的心灵》一书里,也读到过这段事的描写。毛主席的话,使这三位美国政治家吃了一惊,似有点茫然。因为当时,台湾海峡还炮声隆隆,掀起了狂风巨浪。但是,历史证明:毛泽东这位时代的弄潮儿,大风浪的征服者,不是说对了吗?十二年后,尼克松不是手提皮包来北京会见这位说过想到密西西比河中流击水的游泳健将——有胆略的革命家和诗人吗?


这也正是风吹浪打起宏图。


想起1959年夏,我和西班牙语翻译家陈用仪同志,陪巴西一家很有影响的杂志《星期六》的主编里亚多先生,去北戴河见毛主席。毛主席对巴西和拉美情况的熟悉与看法,使这位老报人敬佩不已。毛主席说,我们亚非拉人民要做自己国家的主人,也要做大自然的主人。我们与人较量,也要学会与天与地较量。毛主席还指着窗外远处的蓝色大海说,是它联结了我们的。我们吃的花生。就是从巴西海那边“游”过来的。主席要我们用炒花生米招待客人。据说,他们只吃煮花生。当客人表示,希望有一天主席先生能访问巴西,到亚马孙河游泳,那该多好呀。主席笑着回答说,大概我只能去“神游”了,因为有人不会喜欢我去。客人说:“尊敬的毛先生,全巴西人民都欢迎您!”


我们在海边请客人吃了炒花生,并抄了毛主席的两首词送给他(除了这首《游泳》外,另一首是《浪淘沙·北戴河》),还向他介绍了诗词的内容,特别谈了诗中“当惊世界殊”和“换了人间”两个句子的对比与含义。客人立即向巴西发出了几条重要新闻的电讯。回国后,在他的杂志上发了特大专号,大量刊登了这次与毛主席会见的图文并茂的长篇报道,在西半球以至在世界上,引起了一阵轰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我们许多人还记得,50年代中南海那些灯火辉煌的日日夜夜,毛主席、周总理,与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们一道热烈讨论和制定改造祖国大江大河的宏伟计划。他们还顶风冒雨走遍大江大河去实地考察。


毛主席在风浪中起宏图和把宏图变为现实的革命精神,是人类征服大自然、创建新生活永远需要的时代精神。尤其在国际风云多变的今天,我们更要发扬这种敢于战胜一切困难,迎着新世纪的阳光前进的共产主义战斗精神、乐观精神!


我以为,这就是这首《水调歌头·游泳》词的深远而丰富的内涵,是毛主席这位一代大诗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也给以我们诗创作永不灭的启示之光:大风大浪考验人,也考验诗。时代永远呼唤有志者们、诗人们到中流击水,去撞碎浪尖闪电,去起宏图,去为宏图而拼搏、而献身!


1990年3月12日晨


(节选自臧克家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


相关专题文章